退休后的崔光忠精神矍铄
劳模名片:崔光忠,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首创我国地下河物理模拟装置建立拟三维层管耦合物理——教学混合模拟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二代由微机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的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装置。他完成的“广西环江北山铅锌黄矿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计算模型研究”成果,为广西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数十年,他与山为伍,与水结缘,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矿业资源和地质资料……这就是老劳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崔光忠。
执着追求,勇攀地质高峰
日前,记者如约来到位于桂林市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走进崔光忠的家。前来开门的崔光忠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在与崔光忠的交谈中,记者不仅感受到了这位曾经当过兵的水文地质专家的魅力与风采,更感受到他对事业的那份不了情。
老人那带着激情、生动传神的讲述,把记者带到50多年前的日子里……
1949年8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理学院的崔光忠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历任广东省罗定县四区、六区副区长、区长。1953年,由技术干部归队至地质部工作,一直从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勘察、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水文地质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系主任,兼任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河海大学水资源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为水文地质专家,崔光忠在水文地质基础理论和水资源评价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在使用水箱模型模拟评价矿区岩溶水资源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崔光忠多年从事有关岩溶水资源勘察、国家重点矿山建设及岩溶大水矿床上马审查工作,首创了我国地下河物理模拟装置建立拟三维层管耦合物理——教学混合模拟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二代由微机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的岩溶管道水流物理模拟装置。在他完成的重要项目研究中,“广西环江北山铅锌黄矿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计算模型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还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从事滨海区承压水开发及防海水入侵方面的研究中,崔光忠在国内首次提出“滨海区承压水开采压力场二次转换理论”,对湛江、北海防海水入侵提供了防治对策,研究成果经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工作中,崔光忠善于总结经验,悉心培养年轻人,在编写课题报告时,总是让年轻人多写一些对资料成果从不自私保守,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1983年,他获得地质矿产部地质成果找矿一等奖,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生命不息,研究没有休止符
崔光忠,对水文地质事业有着永远完不了的情结……
1998年,70岁的崔光忠虽然办理了离休手续,可闲不住的他又返聘回所里,继续水文地质研究,一直工作到2003年。“别看当时我已经70岁了,爬山、下岩洞我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崔光忠笑着对记者说。
离休后的崔光忠,不顾自己年迈,参与了国家开发西部项目“西南岩溶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保护”,对滇黔桂湘西岩溶地表、地心水资源综合开发及生态环境重建进行研究,在地下河开发、溶洼成库、表层岩溶带水资源利用及潜力开发、岩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继续进展。他还参加了南丹大厂锡矿“7.17”矿难善后处理及矿井复产、广西红水河阶梯开发对百旺及合山煤田开采影响的调研,并开展了对桂林雁山区地热资源勘察及开发、漓江防洪抗旱综合治理及桂林岩溶生态景观保护开发研究,为振兴广西经济继续做出贡献。
“岩溶、喀斯特,我们搞研究工作的人,在课题完成之后,还不能划上休止符。”崔光忠说。虽然工作上离休了,但崔光忠在思想上并没有“离休”,他仍然关注着水文地质事业,常常在反复思考过去研究工作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